鸡蛋可比人坚强多了。一只受了精的蛋,在没有营养外援的帮助下,只需要合适的温度、湿度,借着自身的营养物质,就能完成一只小鸡生长发育到孵化的全过程。
不过鸡蛋天生的营养优势也确实能支持人家这么任性,既然鸡蛋营养这么好,是不是咱们也可以很任性地吃?
想太多了朋友,这 5 件事就别做了……
1、鸡蛋煮过头

一般煮、蒸鸡蛋的时间应该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,时间过长,除了口感变差,蛋白质也会(凝固)变老,让人不好消化。
此外,蒸、煎蛋的时间过长,还会让脂肪和胆固醇的氧化程度迅速上升,营养可就大打折扣了。
2、鸡蛋一次性吃太多

鸡蛋好吃,便宜又营养,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很任性地狂吃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》建议每周不要超过 7 个鸡蛋,至于到底吃几个,还是得看情况来,比如:
正常成年人、老年人,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;
儿童、孕妇、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,由于对蛋白质需求量比较高,可以每天吃 1~2 个鸡蛋;
胆囊炎患者可以吃蛋清,蛋黄就要慎重;
肝肾功能障碍者,狂吃之前要问下医生的建议,毕竟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。
3、蛋黄随手就扔掉了

其实,鸡蛋的大部分营养还是在蛋黄中(有点儿意外)。
但是不少乡亲害怕胆固醇高,吃鸡蛋都习惯扔掉蛋黄,只吃蛋白。
奇怪了,人胆固醇怎么就变成坏东西了,它也是人体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的重要成分,其实真正该怕的,是胆固醇氧化。
但是,蛋黄本身无罪,它的胆固醇被包裹得严严实实,很难和氧气接触,那些不当的烹饪才是制造氧化胆固醇的罪魁祸首,比如焗蛋黄、炒鸡蛋、煎鸡蛋等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