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吃鸡蛋会增加心脏病风险——这个在网络上盛传的观点引发不少人担忧。事实上到底如何?让我们先来看看鸡蛋的物质组成,是否会致病。
鸡蛋兼具营养价值和医疗效用
鸡蛋富含蛋白质,含量达14%左右。研究发现,鸡蛋的蛋白质质量极佳,仅次于母乳,因为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织的最为接近,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,也容易吸收,利用率高达98%以上。鸡蛋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营养学家称之为“完全蛋白质模式”、“理想的营养库”。
现代研究认为,鸡蛋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;其脂肪中含多量的卵磷脂、甘油三酯、胆固醇和蛋黄素;矿物质有铁、磷、钙等;维生素有A、B2、 B6、 D、E和烟酸等。
鸡蛋不但营养价值高,且有一定的医疗效用。例如卵磷脂、甘油三脂、胆固醇、蛋黄素等,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帮助,还可对记忆力减退有一定的阻挡作用。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曾用鸡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,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,他们从鸡蛋、核桃、猪肝中提取卵磷脂,每天给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吃4~6汤匙,3个月后,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,获得满意效果。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也有修复作用,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再生,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,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,预防癌症,延缓衰老。
鸡蛋在中国史书中亦有大量详细的记载,如《本草纲目》云:卵白,其气清,性微寒;卵黄,其气浑,性温。精不足者,补之以气,故卵白能清气,治伏热,目赤,咽痛诸疾。形不足者,补之以味,故卵黄能补血,治下痢,胎产诸疾。
中医认为,鸡蛋性味甘、平,归脾、胃经,可补肺养血、滋阴润燥,用于气血不足、热病烦渴、胎动不安等,是扶助正气的常用食品;能补阴益血,除烦安神,补脾和胃。
食用鸡蛋要适量
所以,从中外的研究来看,无论是蛋白还是蛋黄,都是营养丰富的宝物。那么,缘何网上会有“吃鸡蛋会增加心脏病风险”一说?
原来,据《食疗本草》中云:动心气,不宜多食(鸡蛋)。鸡蛋黄虽然具有滋阴润燥等功效,但较难消化,《本草求真》曰:多食则滞,故不宜多吃。
现代研究也发现,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高,每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为200mg。人体饮食中的胆固醇不会自动转化成血液中的胆固醇,其含有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能够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,因此,过量食用鸡蛋,的确会引发冠心病、过敏等症。
所以,请勿过量食用鸡蛋,合理进食才有益。若然以鸡蛋为蛋白质主要来源,每天吃2~3个足矣。如果还同时进食其他肉类,鸡蛋则需减量,一般提倡多样化进食,每天一只鸡蛋已够,再通过牛奶、肉类等补充优质蛋白,同时多进食蔬果、杂粮。 |